标签:
财经 |
巴西贫民窟式的城市化
2013/5/7
巴西是贫民窟式的城市化的代表,其他有印度等中,贫民窟式的城市化有几大标志。
首先,人口城市化在经济城市化之先。1996年,巴西城市化水平达到78.4%,2000年为81.4%,远超同期46%的世界平均水平。根据李瑞林、王春艳《巴西城市化的问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》一文,从1950到1980年,巴西花了30年的时间,将人口城市化的水平从36.2%上升到67.6%,比西方国家快20年,达到了相同的水平。其中尤其以1950到1970年,人口城市化水平最快。20年间,城市人口以每年大约
其次,贫民窟泛滥。近
第三,强迫工业化与强迫城市化造成大量失业人口。
根据黄亚生教授的文章,在1964年到1988年巴西军政府执政期间,巴西进入奇迹增长时代——1968年到1974年,巴西每年GDP增长11.4%——也是强迫工业化与强迫城市化的时代。政府实行高税收政策,将资金投向工业园区建设、基本设施建设等经济项目,而非公共教育和卫生;同时,政府施行“强迫工业化”,用行政手段征收土地,造成大批赤贫而素质低下的劳动人口。
经济奇迹开始时大城市的扩张还能容纳源源不断进入的人口,而后处于失控的城市化状态。以圣保罗为例,在1940到1970年间,圣保罗城市人口的增加占了全国城市人口增长量的一半,1970年,圣保罗人口占巴西总人口的19%,占39%的GNP,以及58%的工业产值,而圣保罗的土地面积仅为巴西的2.9%。但是,随着巴西奇迹的衰退,80年代以后进入失落的十年,两位数以上的失业率与巨额的债务,使得巴西奇迹倒塌,呈现出遍地贫民窟的真相。
第四,解决贫民窟的方法失当。
根据George
Martine
但权贵横行与法治不彰的现实,必然导致补贴被盗用的现象,企业利用政府的补贴为自己谋利,为贫困人口提供的住房相关的补贴,很快被房地产公司变相瓜分,这些房地产公司主要为有钱人和中产阶级提供住房,对为穷人提供住房完全没有兴趣。1986年巴西军政府结束后,国家住房银行也关闭了。
即使政府的本意良善,也无法保障执行过程中的缺失,何况在强大的政府力量支配下,强迫城市化过程中攫取土地的过程,产生了源源不断的贫困人口,解决这些人口的培训、就业、住房问题,完全在政府的能力之外。
巴西畸形城市化不仅造成了大量的贫民窟,也造成了严重的贫富不均,基尼系数与中国官方公布的近似,大量土地与资源集中到少数人手里。巴西地理统计局的统计显示,1996
巴西走上阿根廷式的衰败之路又有什么奇怪的呢?
城市专业性不强,中小企业生存环境不佳,无法容纳高速增长的就业人口,工业园区与企业债务飞升,贫富差距越来越大,因此,城市化也就成为了财富重新洗牌的过程。
并非多余的后话是,巴西全要素生产率在城市化过程中没有增长,工业化与城市化没有提升经济效率,从2008年以后,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的下滑,难道不值得警惕吗?
注:此文多谢刘婉真小姐的付出。
窗外的冷风中
对坐谈市场计算
比风花雪月风雅得多
不相信真相会一直沉没
当真相沉没时,就是公众集体质疑之时
不要说公众没理性
被逼的沉默,必然造成集体的疯狂
当然,那些为老不尊讹人者,把电梯当厕所者
这些人理应被正常社会唾弃,并且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
可惜,没有,逆向激励
一些朋友常问应该看什么书
看经典,如凯恩斯等人的书,或者看网易公开课
了解观点的参差多态
了解理性的养成过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