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心脏》杂志:快步行走可预防心律失常

标签:
快步走心脏病心律失常糖尿病健康 |
分类: 心血管病 |
既往研究提示,积极进行身体活动有助于预防心律失常。
一项基于英国生物样本库的新研究表明,与慢走相比,中等步速行走或快走可降低心律失常(包括房颤、心动过缓、室性心律失常等)风险,且相关性独立于已知的心血管风险因素,在女性、非肥胖、<60岁人群以及有高血压或≥2种慢性病的人群中关联更密切。
该研究还发现,在步速与心律失常之间的关联中,三分之一以上是由代谢因素和炎症介导的,其中腹型肥胖和全身肥胖的贡献最大。
作者指出,该研究结果表明,快走可能在心律失常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发挥作用,并提供了高风险人群获益的证据。在临床实践中,采用更快的步行速度来降低心律失常风险可能是安全的,可以为慢性疾病患者提供身体活动建议。
该研究从英国生物样本库中纳入自我报告平均步速的420 925名40~69岁受试者,其中81
956人可获得通过加速度计测量的不同步速下行走的时间。
多因素分析显示,与慢步速(<4.83 km/h)相比,中等步速(4.83~6.44
km/h)和快走步速(>6.44
km/h)与所有心律失常(风险分别降低35%和43%)、房颤(风险分别降低38%和46%)、其他心律失常(包括心动过缓和室性心律失常,风险分别降低31%和39%)风险显著降低有关。
进一步分析显示,步速和所有心律失常之间36.0%的关联是通过代谢和炎症标志物(包括体重指数、总胆固醇、收缩压、糖化血红蛋白、C反应蛋白等)介导的。这种相关性在女性、年龄<
60岁、体重指数<30 kg/m2以及有高血压和≥2种慢性病的人群中更强。
这意味着,步速越快,肥胖和炎症风险越低,从而降低心律失常风险。
此外,该研究还发现,以慢速行走的时间与心律异常风险无关,而以中等步速或快步行走的时间越长,心律失常风险可降低27%。
在该研究中,受试者平均年龄55岁,55%为女性,6.5%报告步速较慢,41%步速较快,53%步速中等。平均13年随访期间,9%的人出现心律失常。
来源:Association of self-reported and accelerometer-based
walking pace with incident cardiac arrhythmias: a prospective
cohort study using UK Biobank. Heart, April 15, 2025
后一篇:帕金森病早期10大征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