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家教杂说”之一百六十六:《美国现代家庭新特点》(转载)

分类: 家教杂说 |
《美国现代家庭新特点》
(转载)
一是结婚年龄推迟。
上世纪五十年代,大多数女性在20岁步步入婚姻。今天,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比例高达58%,女性在25岁之前根本不会考虑结婚。理性的选择有助于婚姻的稳定。研究表明,受过高等教育(本科及以上学历)、25岁后结婚的那些夫妇,在共同生活20年后离婚率仅为19%。
二是生儿育女更理性。
1990年未婚少女妈妈的比例为14%,35岁以上已婚妈妈的比例仅为9%。2008年,35岁以上已婚妈妈的比例上升为14%,未婚少女妈妈比例降为10%。
1990年,平均每个家庭生育3。6个孩子,2008年下降至2。8个。人们对于生儿育女的态度变得更加理性——87%的父母称自己生育孩子是为了享受养育孩子的乐趣。
三是家庭模式多样化。
1960年,再婚家庭或单亲家庭孩子的比例仅为9%,2009年这个比例已经突破33%。2006年,大约有5。7万个婴儿是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孕育出来的。人们的观念更加开放,家庭模式趋于多样化。
四是亲子时间增多。
1995年,母亲每周陪伴子女的时间大约为12小时。2007年,受过高等教育的母亲每周的亲子时间平均为21小时,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母亲平均每周的亲子时间约为16小时。而父亲们陪伴孩子的时间也大大增加,父母都在努力创造更多的亲子时间陪伴孩子。
五是男性分担更多家务。
在过去的五十年间,男性承担的家务劳动量翻了一翻,这种变化有利于婚姻稳定。
六是女性负起养家责任。
2008年全美劳动力中女性所占比例为47%,1960年时仅为35%。2008年,22%的家庭由女性负责养家,1970年这个比例仅为7%。
七是离婚率呈下降趋势。
1981年,每1000个人中有5。3%离婚。2007年,这一比率已经跌至3。6%。